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剖析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手法-假論文、假會議、假座談會

故事開始常常是這樣的..........

小明是一名年輕研究者,最近好不容易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馬上信箱就收到國際會議的邀請,邀請小明到會議當講者(Speaker),會議地點更是歐美的美麗都市。

小明又收到期刊來信,不只把小明捧上天稱讚小明過去的研究做得多好!更力邀小明投稿研究到該期刊,小明一時心動忍不住準備把手上剛完成的研究論文,投稿到來信的期刊去.........



天下雜誌/台灣為何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大肥羊?天下雜誌669期


天下雜誌這期的資訊引起台灣學術大地震,也揭露長久以來存在的大問題!

而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到底都使用那些手法來欺騙研究學者,蘇醫師特別用自己這幾年觀察到的現象分享給大家!


許多研究者每天都會收到許多的國外信件,邀請投稿與會議講者,更甚者邀請當期刊的副主編的都有!

長久下來、研究者都快被催眠成自己已經是世界及重量學者了!(昏頭轉向~)

可是事實真相真的是如此嗎?盛竹如: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些信件內容通常十分的恭敬,有時會直接尊稱您是教授!

信件充滿喜悅地談到您所做的研究是多麼的有價值!

讓你不禁以為、我這個在台灣默默無名的小醫師,一轉身邁向世界就能當上大教授!(大誤)



但是喜悅過了之後,你會發現邀稿寫信的人怎麼這麼不小心,還把你的名字打錯!!真的是太不用心了!
但是、把你名字打錯一事,你隨後就釋懷了,因為有時候連期刊名字上下也會打錯.........(昏倒)
這時候稍微有警覺的你,已經感覺到事情怪怪的,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去查,發現怎樣也查不到這家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奇怪!期刊自己的網站上明明有寫自己的係數有多少分啊?!
 如果您好奇寫信來的主編與副主編是什麼來頭............
PubMed一查,查不到有發表論文!
邀請你當講者的這一場國際會議,上網常常查不到相關資訊內容,就算查到也常常發現是第一屆舉辦的會議!
而且名稱常選擇跟其他知名的會議、容易混淆的相似會議名稱!
如果不小心一時心動投稿期刊或會議下去,結果論文馬上就快速接受!讓人誤以為自己真的是學術天才!
可是接受稿件的時候,馬上跟你要高額的刊登論文費用!

也不准你撤稿,把你的辛苦研究心血扣押在編輯的手裡!強迫你繳錢換論文刊登!
Beall's List是Jeffrey Beall在2017年1月之前定期更新的報告,列出掠奪性出版物分類的準則,並且列出符合該準則的出版商及學術期刊。

不過Beall受迫於壓力之下,自2017年1月起已將網站下架..........
如果你是學術剛起飛的小明,請特別要小心這類的學術陷阱,避免踏入陷阱當肥羊,最慘的不只是賠錢、還賠上辛苦的學術成果和學術聲望!

大家一起來、讓台灣的學術學者在世界發光發熱,而不是讓台灣研究屢屢登上學術黑名單...... 

感謝天下雜誌引用本篇文章

讀者迴響:我也收到了假研討會的熱烈邀請

 

舉例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手法

 首先告訴收信的研究學者,我們這一篇期刊可是有影響係數喔,而且有0.548分!
 官網做得有模有樣!而且再次的強調:我們這一篇期刊可是有影響係數0.548分!
我們的主編胡凱教授資歷顯赫!目前工作於中國的哈佛大學的牙醫學院
咦......中國的哈佛大學.....? 
到底有沒有胡凱這個人,可能只有期刊的幕後藏鏡人知道了.........
 但是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去查,查不到有影響係數.............
期刊的地址設在美國,而Medline與Pubmed完全不收錄期刊的文章
常說台灣是詐騙王國,其實歐美進步國家喔............
 這篇期刊的網頁,常常自稱Biomedical Journal.........
 大半文章從投稿到刊出,時間不到10天..........
 刊登一篇文章1000美金起跳(三萬台幣),不過如果辦會員會有吃到飽優惠唷~~~~
最近一年發表了約1500篇論文.........粗估每年獲利可達3000萬-4000萬元!!

使用台灣(Taiwan)當關鍵字搜尋該期刊已經發表的論文
居然跑出來280多篇,好多台灣學者踩到陷阱阿.........(難過)

國外有學者在推特(twitter)發表嘲弄文章,說自己用電腦程式自動產生的論文去投稿BJSTR,居然馬上被秒接受刊登! 

(蘇醫師OS:你有三萬元能拿去玩這個遊戲,真是有錢....)

原文網址 https://twitter.com/stefanluschnig/status/997823306551250944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健康 2.0] 感冒好了還咳不停?名醫:5大症狀恐致命 快就醫

日也咳、夜也咳,有時明明感冒好了或是根本沒感冒,仍咳不停,到底哪裡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提醒,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嚴重甚至會危及性命,須謹慎以對。



示意圖/TVBS

閩南語俗諺說:「醫生驚治嗽,土水驚抓漏。」形容醫師最怕替病人治咳嗽。據統計,咳嗽是門診症狀第一名,卻也最常被忽略。蘇一峰說,感冒引起的咳嗽,會讓氣管處於發炎狀態,一受刺激就易收縮,引發咳嗽。

咳嗽原因多,久咳不理可能變氣喘
這類久咳,很多人不以為意,但時間久了,會讓細支氣管變形,演變成支氣管擴張症,不易排痰,變得更加敏感,不時想咳嗽,痰積在肺部,還可能引發肺炎,應找醫師找出原因治療,使用止咳藥、吸入型類固醇等都可讓氣管發炎慢慢修復。若置之不理,可能進一步變成氣喘,臨床就有病人原本沒氣喘,幾次感冒下來,就跑出了氣喘。

氣喘是久咳另一常見原因,除咳嗽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此外,鼻過敏、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也會引起咳嗽;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病人,因神經過度敏感,會以咳嗽來表現。而外在的環境濕度太乾或太濕,以及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都會刺激氣管,造成咳嗽。

5種狀況應及早就醫 把握治療黃金期
咳嗽較令人擔心的有幾種情況,若出現「咳嗽有血絲、痰偏黃綠、體重減輕、精神及食慾不振」,必須馬上就醫。蘇一峰說,有些致命疾病如肺癌、肺結核,可能會有上述症狀,他最近收治一名中年女性,長期咳嗽三個月,在丈夫催促下才就醫,照胸部X光後發現已是肺癌末期,錯過治療黃金期,相當遺憾。

蘇一峰並不反對,咳嗽時吃喉糖、喝膨大海來緩解,但如果長期咳嗽,建議仍應就醫,有位退休老師咳了兩個月,先吃成藥抑制,一直好不了才就醫,結果竟是肺結核。

「肺部只要有1/3就能運作,抗議的訊號只有咳嗽,如果忽略它,小病可能變大病。」蘇一峰說,很多人咳嗽時會先買成藥,而不是去看醫生,直到咳了一陣子或影響生活品質才就診,往往影響治療效果,最好要第一時間找出咳嗽原因,並對症治療,才能徹底止咳。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康健雜誌專訪] 車內空污比你所想的嚴重

2018/03/29 · 作者 / 陳蔚承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233期

出遊塞車總覺得昏昏欲睡、胸悶頭暈?塞車考驗的不只是耐性,車內空氣品質不佳更可能是元兇。
車輛是民眾除了居家、工作場所之外最常待的空間,不論通勤、出遊,可能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但許多人不知道,其實車內的空氣品質可能比車外更糟。

車內空氣污染4大主因

因車內空氣不佳而求診的案例不少。台灣氣喘學會副祕書長、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門診曾有開車開到一半來掛號的患者,症狀是胸悶、喘不過氣;還有計程車司機駕駛新車,因胸悶、身體不適掛急診,結果發現是肺炎住院治療。顯示車內空氣品質對人體的影響相當大。
蘇一峰指出,車內空污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來源:
●車輛內裝:包括皮革、染料、黏著劑、各項塑料,都是有機化合物和溶劑,含有致癌物質苯、甲苯,會導致肺癌、血癌、腎臟癌等,而且隨著氣候漸暖,如果車輛停在戶外直接曝曬,高溫會增加揮發性有毒物質的濃度。
●車內布置:有些人為了讓車內氣氛溫馨一點,會擺放毛毯、絨毛玩具等,這些都容易附著塵蟎和灰塵引發氣喘。另外許多駕駛會在車內放置芳香劑,可能釋出甲醛等有毒物質。
●習慣不佳:如在車內吸菸、吃東西,食物碎屑會產生異味、滋生黴菌、跟灰塵結合,引發氣喘和呼吸道疾病。
●車外污染源:主要是粒狀污染物,原因包括戶外空氣品質不佳、車多壅擠的尖峰時段和高速公路,許多人認為汽車空調能過濾車內、外空氣,因此車內空氣品質應該是相對好的,但其實不然。其中原因在於汽車空調是吸引車外空氣在車內循環,美國柏克萊大學公衛學院也指出,車內空污大多來自前車,尤其如柴油卡車這類重污染的車輛。

在《環境科學:過程與影響(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cesses and Impacts)》期刊中也有文章指出,等紅燈或者塞在路上之際,車內粒狀污染物含量比交通順暢時高出40%,堵車時開窗,會讓車內污染物含量增加7倍;即使關窗、空調開車外循環,車內污染同樣會增加。

兩大類型空氣清淨機 功能、原理都不同

許多國內外研究和文章都建議開車時開窗讓空氣流通,但蘇一峰指出,台灣空氣品質普遍不佳,因此建議,先確定戶外空氣品質再開窗,開車也不要全程都開窗,以免吸到更多髒空氣。此外,可視情況選購車用空氣清淨機維持空氣品質,「裝空氣清淨機,一般可以降低一半的PM2.5,好一點的可減少七成。」
家電達人陳浩文(電小二)也認為,在山區或野外還能開窗、用外循環的方式來引入車外相對潔淨的空氣;但在市區或高速公路只能使用內循環,這時車用空氣清淨機就能派上用場:
空氣清淨機的潔淨空氣輸出率值(CADR)通常以m3/hr(立方公尺/小時)為單位,陳浩文指出車用空氣清淨機一般為15~30m3/hr,如果以四人座房車空間3立方公尺為例,等於1小時可處理5次車內空氣。
不過台灣並未強制廠商標示CADR值,因此只能看廠商是否願意揭露,「但有些廠商會將『空氣輸出量』當作CADR值,這兩個是不對等的,」陳浩文解釋,如果空氣輸出量為100m3/hr,但濾網過濾效能並不是百分百,所以CADR值一定會變少,因此除了看是否有標示,也要看送檢單位,如SGS、工研院等。

勤換空調濾網,C/P值更高

車用空氣清淨機是家用型的縮小版,可改善車內空氣品質,但陳浩文指出車用空氣清淨機一般是接USB車充或點菸器,這表示要在車子啟動時才能運作,無法像家用型全天淨化空氣,「同樣是汽車發動後才能運作,更換車內空調濾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HEPA」是過濾粒狀污染物的等級標示,全名為「高效率空氣微粒過濾等級(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如果獲得認證,表示可過濾99.97%粒徑為0.3微米的懸浮微粒(H13級),但一般車用空氣清淨機通常無法到達這個等級。
另外,汽車空調濾網考量到車內空氣流動及風量,如果濾網太緻密,風量會不足,因此單一次過濾率約為50~60%,利用多次循環的方式來控制污染程度。
一般更換汽車空調濾網,以行駛半年~一年或5000~10000公里為標準,陳浩文指出,換空調濾網,保養廠連工帶料約1000~2000元,如果自己買濾網換價格一般在500~800元間,但要注意購買的濾網是否確實合格。
空氣清淨機約2000~5000元不等,濾網式清淨機的濾網價格800元起跳,約3個月就要換一次,且即使用清淨機,也還是需要更換空調濾網,所以還是勤換空調濾網最划算。
但最重要的是要定期更換,因為如果空調或空氣清淨機不換濾網,車內空氣品質會愈來愈差,蘇一峰也建議一般5000~10000公里就要更換。

8方法維護車內空氣品質

裝空氣清淨機可能是許多駕駛用來改善車內空氣的方式,陳浩文指出,不論是家用或是車用空氣清淨機,都是抵抗環境中不斷產生的空氣污染源,雖然有幫助,但只能治標,想要治本還是要從根本減少污染源做起。
柏克萊大學公衛學院和蘇一峰提出幾項建議:
●與前車保持車距,特別是柴油卡車,或先在路邊暫停,等卡車遠離再開。堵車或在隧道裡時,改用內循環。
●如果可以,選擇較不容易塞車的路線行駛、避開尖峰時間或高乘載時段上路,路況愈塞,空污愈嚴重。
●不要用化學清潔劑清洗車內,用清水即可。
●儘量避免將車停在高溫環境中,減少有毒揮發物質釋放,如果不得已,至少上車前務必先將車門打開通風5分鐘。
●常換空調及清淨機濾網。
●不要在車內抽菸,即使開窗抽菸,車內空氣還是會顯著變差。
●保持車內環境乾淨,用吸塵器清潔容易卡髒污的地方如腳踏墊、座椅縫隙等。
●移除不必要的毛料裝飾物,減少塵蟎和灰塵。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終極懶人包] 如何選擇空氣清淨機、口罩、營養補充品對抗空污!


有鑑於空氣污染在台灣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許多朋友都詢問蘇醫師,個人該如何防止空氣污染!?

於是蘇醫師努力整理出以下【如何對抗空污的終極懶人包,包含三部分:
●如何挑選空氣清淨機
●如何挑口罩對抗空污
●如何挑營養補充品

供大家參考使用!  (轉載或演講投影片使用,附上出處即可)




台灣市面上空氣清淨機百百款,讓人眼花撩亂,挑選請注意以下八大原則:
廠牌、適用坪數、乾淨空氣排放率(CARD)、濾網種類、附加功能、音量、耗材、耗電量

 一般來說小廠牌會較便宜,而大廠牌比較貴,但賣的是信譽和品管控制!
 每一台空氣清淨機都有建議的適用坪數,一般來說應該依照自己家裡的坪數來選擇,譬如說客廳要使用的起碼要選擇適用10-15坪以上的空氣清淨機。
要注意的是ㄧ般來說的樓層房間高度是在 2.8-3公尺,如果天花板更高(譬如:樓中樓),空氣清淨機的效果會打折!(也就是效果不可信)

CADR(Clean air delivery rate 乾淨空氣排放率)CADR是美國家電協會AHAM所制定出的一項統一標準,目的在比較各廠牌的效能;CADR數值愈高,代表淨化速度愈快、性能愈好CADR有兩種單位:立方英尺/分鐘(ft3/min)或立方公尺/小時(m3/hr),簡單換算的方式是:m3/hr = ft3/min X 1.7
譬如、A廠牌  CADR  350 m3/hr,B廠牌 CADR 200 ft3/min
AB誰比較厲害?  B. 200 x 1.7 = 340 m3/hr,所以A廠牌CADR值350比較高
 
CADR怎麼判讀?上面的紅框代表的是建議使用的室內空間35.58平方英尺(Square Feet)約等於一坪大小,而下面的紅框則代表三項物質的清除速率,分別包含煙霧、灰塵與花粉的清除功率。(此圖修改自美國家電協會的官方圖片)

但大家需要去注意的是,CADR的數字通常是來自於把馬達開到最強所得出的數據。而全速運轉之下此時的噪音與耗電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但是目前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平常大家使用空氣清淨機時通常是在低速運轉模式,但是絕大部分的空氣清淨機只提供全速運轉下的CADR數字;而低速運轉的CADR數字約只有最高速運轉的20%-30%之間。




濾網過濾的原理:一般來說的空氣清淨機所使用的清潔空氣方式,最常使用的就是濾網過濾空氣中的物質,而目前市面上空氣清淨機常見搭載的濾網有以下幾種:
前置濾網或預濾網(Pre-filter):一般空氣清淨機中的濾網,是透過阻擋、吸附與過濾等等物理方式去阻擋粉塵通過來淨化空氣,而為了維持主要的濾網層的使用壽命,通常會設計一層前置濾網,此濾網的空隙較大,主要的過濾目標物是較大片的灰塵與毛髮等等,但是對於較小的PM2.5等等物質,則沒有防禦阻擋作用,而這片濾網的好處是,可以清洗後繼續使用,且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高效濾網:核心濾網主要肩負過濾與吸附空氣中絕大多數的粉塵物質的任務,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高階濾網能有效過濾PM2.5等等物質
HEPA濾網指的是高效濾網(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即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而HEPA濾網的標準依據美國能源部的定義是指【能夠把超過 99.7%0.3微米(=PM0.3)的懸浮微粒擋下來的濾網】,就是HEPA濾網了。

靜電集塵板(非濾網):以高壓的電流產生靜電,使靜電集塵板吸附空氣中帶電的微粒達到清潔空氣的目的,但缺點是過濾能能無法與高效濾網相比,無法像濾網能做到>99%,只能達到90%左右的過濾效果,故時常搭配附加濾網加強過濾效果,而優點是靜電集塵板可重複清洗,所以耗材較省而且噪音較低,但缺點是會產生臭氧對呼吸道有刺激性,且靜電集塵板若無定時清理將使黏附的顆粒回到空氣中。


而除了HEPA濾網之外,更上去還有一個等級稱為ULPA濾網(Ultra-Low Penetration Air超低穿透空氣過濾網),主要是能【能夠把超過 99.995%0.1微米(=PM0.1)的懸浮微粒擋下來的濾網】。

而從圖表的比較我們可以得知,雖然濾網越細可以過濾越多物質,但是仍然無法阻擋揮發有機物與有害氣體,而面對香菸煙霧所產生的有毒物質、高效濾網也只有部分阻擋效果
 




●光觸媒功能:光觸媒的機轉為利用二氧化鈦經過紫外線照射後,產生電子電洞將空氣中的有機物質(細菌、有機揮發氣體等有機物)分解破壞變成對人體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優點是無毒價格較便宜又環保,但缺點是分解效率是否能處理較嚴重空氣汙染的環境使人存疑。
冷觸媒功能:冷觸媒(自然觸媒)是類似光觸媒的新型空氣淨化材料,號稱能在常溫條件下使多種有害有味氣體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無害無味物質,而冷觸媒在催化分解過程不需要紫外線、高溫、高壓,就能去除分解甲醛、苯、二甲苯、甲苯等有機揮發氣體,進行分解反應之後冷觸媒不損耗故能長期發揮作用。但是目前冷觸媒的研究很少,實際的作用效果仍需要更多檢驗。
負離子功能:帶負電荷的分子稱為負離子,其背後的原理在於產生電子與氧分子結合成負氧離子,負離子與空氣汙染物質結合之後,一方面能產生化學反應分解有機物質,另一方面能使懸浮物質帶電吸附到家具與地板牆壁表面,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但缺點是過程會產生臭氧增加呼吸道的刺激,且負離子的實際作用可能有限,而落到家具與地板的懸浮物質若沒有後續的清理,之後會再次揚起成為空氣的汙染物質。
 

音量最大控制在65分貝以下,是人體比較能忍受的噪音,如果對噪音敏感的人可能要降低到60分貝以下。一般來說高速運轉下的噪音最大聲。

高效過濾濾網,如HEPA,或多功能複合濾網,如活性碳濾網,一分錢一分貨,耗材的費用會比較高,但是相對來說的保護力也比較高。

挑選空氣清淨機,主要還要注意的是噪音、耗電量、價格、耗材價格與附加功能,把以上事項都列入考慮之後,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空氣清淨機。此外大家還必須注意的是,空氣清淨機的測試數據都是在密閉室內測試,一般如果窗戶內外空氣流通量大,則空氣清淨機就會難以發揮該有的效果,最後把優缺點比較如下供大家參考。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種類眾多、可以分為下列數種
紙口罩:優點便宜、但是過濾微粒的效果最差,容易因水分而潮濕。因此對於飛沫、唾液、血液等等體液傳播病缺乏保護力。
布口罩:常見許多機車族所配戴的不織布口罩,優點是可重複水洗,但是缺點是過濾能力差,對PM2.5完全沒有阻擋能力,布口罩主要阻擋的是PM10以上的大顆粒,且面部密合度不佳。
活性碳口罩:活性碳口罩雖然功能是吸附有機氣體、惡臭分子和毒性粉塵,但是本身過濾能力不佳,需要合併有過濾層,才能對空氣汙染產生防護作用,如果無過濾層則對PM2.5缺乏有效防護效果。
醫療級口罩:常見於醫院、醫療人員所使用的藍色綠色口罩,通常有三層不織布,外層為PP防潑水材質,可阻隔有病源的飛沫或體液,中層為特殊濾網阻擋層,能阻隔細菌與粉塵等等,內層則是可吸收汗水油脂的柔細纖維,而阻擋絕大部分的PM10以上的懸浮微粒,而實驗室中醫療口罩對於PM2.5雖然有七成左右的阻擋能力,但是此數據的計算是以完全不漏氣的前提下去計算,但是實際醫療口罩使用上並無法與臉部緊密貼合,阻擋PM2.5能力只能達到35成。

N95口罩:根據NIOSH對過濾材料的分類定義,N:適用非油性的微粒,R:適合非油性微粒與對油性微粒有阻隔作用;P:適用於油性微粒防護作用;而N95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阻擋超過95%非油性的次微米顆粒(0.1~0.3µm)面對PM2.5使用N95口罩的優點是可以到達完全阻擋的效果,但是缺點則是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戴上之後換氣不易,心肺功能不佳者或老人小孩都難以使用。



防霾(PM2.5)口罩:有鑑於市面上口罩品牌良莠不齊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民國106年制定CNS 15980「防霾口罩檢測標準」,將口罩之防護效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A最好),欲通過CNS 15908 PM2.5口罩檢測至少須通過六項檢測項目,分別是「粒狀物防護效果、過濾效率、呼吸阻抗、口罩耳帶或頭帶與本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度、游離甲醛含量及pH值」為必測項目,此外,依口罩需求與設計的不同,更可以選擇其他選測的項目進行測驗。ABCD四個等級口罩,也設置四種使用建議(如下圖),譬如今天出門時空氣到達紫爆,PM2.5直到達110 μg/m3,就應該選用等級ABC的防霾口罩。



首先我們要知道空氣污染物質的種類,水溶性空氣污染物質溶解入人體循環,而如果是PM2.5PM2.5-10的懸浮微粒,進入肺部後將被免疫細胞所吞噬,部分物質隨後經由血液運輸到全身,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導致癌症與血管硬化。



補充水分:由於部分的空氣污染物質可溶於水,並可以由尿液排出,而揮發性有機物質進入人體後經肝臟代謝後由腎臟排除,也就是說多喝水應可以加速部分空氣污染物質的排出。
維他命A與胡蘿蔔素:空氣汙染會引起呼吸道與全身性的發炎,而抗氧化的維生素A 與胡蘿蔔素有抵抗發炎的效果,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發炎作用。
維生素B群與葉酸:空氣汙染物質會造成細胞DNA的損害而致癌,維生素B群對於DNA損傷的修復有幫助,有小型人體研究指出連續四周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降低一半PM2.5DNA的損害。
維生素C與維生素E:維生素CE有抗氧化的效果,過去就有不少研究發現,維生素CE可以減少臭氧對呼吸道的傷害,可以減少氣喘的發生與發作。
維生素D:而維生素D也對減少過敏有效果,而補充維生素D對於減少空氣污染所造成的氣喘於過敏疾病有幫助。
Omega-3魚油:過去Omega-3魚油被發現有抗發炎、抗氧化與抗血栓的效果,而空氣污染引起發炎與氧化,研究發現使用Omega-3魚油可減少空氣汙染引起的氣喘與過敏疾病,減緩空氣汙染對心血管的阻塞和硬化。
免疫功能的維持:免疫細胞是空污物質(尤其是懸浮微粒)進入人體之後,負責第一線吞噬空污物質,故平時應補充適當的必須胺基酸、維生素A、B群、C、D、E、礦物質的鐵、鋅、硒、銅、錳……等等營養素,來維持免疫機能功能的正常。
但是最後需要補充的是,補充以上的營養品對空氣污染的傷害能提供多少防護,目前的研究仍然非常少,且絕大部分都是小型的人體研究或者只是實驗室研究,也就是說補充營養品對防止空氣汙染對健康傷害的角色,目前證據力仍然不足。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