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平衡報導:抗生素Fluoroquinolone所造成氟毒健康疑雲

前幾天國內新聞用斗大標題:
『黑色警戒抗生素,台灣卻年吃1700萬顆!醫師也疑成「氟毒」藥害者』

文章內文則提到兩名患者服用後,出現醫學無法解釋的不舒服症狀,而患者沒有醫學證據但主觀把矛頭指向,是使用一周的 抗生素Fluoroquinolone(FQ) 所造成的【氟中毒症狀】!


=========================================

新聞報導摘錄部分原文如下:

黑暗從2018年3月一次攝護腺感染開始壟罩。前一年,他也曾經感染過一次,看診的醫師就是他的學弟,因為培養不出細菌,開了廣效性殺菌的FQ系口服藥給他;當時吃了一個星期,燒退了、似乎發炎止住了。但去年那次,口服藥吃了2個星期,微微的發燒一直沒退,3個月後住院,再注射了一個星期的針劑,「不知是否是劑量累積效應,整個爆炸了,出院2個星期後我簡直生不如死。」
飛蚊症、散光、牙齦痛、自律神經、運動神經都有狀況,外加憂鬱、躁鬱、記憶力衰退⋯⋯「我前前後後出現的症狀可能有30、40個,經常天旋地轉、不能出門,最痛苦時感覺每一個器官都在疼痛,而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全新問題出現,」黃仲立說。
症狀發生的初期,黃仲立不只詢問了原來的主治醫師,也四處求助自己醫療人脈、有些更是醫學中心主任級醫師,「可能是CEO Syndrome」、「要不要去看看精神科」卻是他獲得最多的意見,這又讓他更深陷陰鬱。
=========================================

FQ 從1986年上巿,接續推出了四代的抗生素,因為口服吸收效果好,抗菌範圍廣與抗藥性不高,成為臨床上治療感染症的重要武器之一、從肺炎、鼻竇炎、泌尿道感染、軟組織感染、敗血症等等,甚至肺結核感染都有其重要不可取代的治療角色!


而文章把重要的抗生素FQ,警告大家容易造成氟中毒(Floxed),引發身體的多處不舒服,但事實上最容易產生氟中毒的不是抗生素FQ,其實是大量誤食我們每天使用的牙膏!

但是要產生氟中毒並不容易,成人要一次服用120毫克以上的氟,才有可能產生氟中毒,也就等於一次把10天的抗生素FQ藥量吃下,或者是一次吞下一條以上的牙膏!
(台灣牙膏氟含量較美國更低,要吞食兩條以上更多才達有害劑量)

而根據美國毒物控制局的統計,最常造成氟中毒的原因,前三名沒有一樣與抗生素FQ有關,而幾乎跟牙膏與漱口水的誤食有關,而絕大部分也都發生在6歲以下的小孩子身上。

其實藥即是毒,每個藥物都有其人體毒性,就算喝水一次喝4公升也可能會產生水中毒症狀,更何況是藥物呢?

臨床上抗生素的治療,本來就是以治病為主,而不是無的放矢的給予抗生素給病人使用,「FQ」是強大的抗生素,臨床上治癒了很多感染症、更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而抗生素FQ造成的主動脈剝離或是肌肉軟組織、神經病變等嚴重副作用,發生率只是萬分之幾,也無法事前預防。

面對隨時可能致死的感染症,若是因為萬分之一的罕見副作用,而大量阻止臨床治療去使用救命,因噎廢食反而得不償失,恐怕造成更多感染症的死亡與後遺症!
===============
牙膏論文引用自: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51468/
我的內文參考文獻來自這裡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康健雜誌專訪] 胸痛、咳嗽……小心這三種胸壁腫瘤

正值壯年的新北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勇誠,近日因胸壁長了罕見的惡性腫瘤,治療後仍不敵病魔辭世,享年44歲,生前他曾慨歎:「你知道我救了這麼多病人,從來沒有求過什麼,現在想求個多一點時間,(活下去)都好難!」
這令人不禁好奇想問,為什麼長在胸壁的惡性腫瘤如此難對付?可以及早發現嗎?

「若是極為罕見的胸壁惡性腫瘤,一年可能看不到一、兩個,相對來說肺癌卻很常見,全台灣每年就有一萬多名肺癌病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常見的胸腔腫瘤除了肺癌以外,還有許多胸腔腫瘤是從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症所轉移過來的。
為什麼呢?因為全身的血液會輸送到肺臟進行氧氣交換,肺部血管管徑小,只容許血球通過,而血液中的癌細胞會被阻擋在此,過不去就只好落地生根,成為肺臟轉移腫瘤。

三種常見的胸壁腫瘤

單純長在胸壁上的腫瘤非常少見,約佔全身腫瘤的2%,反而胸壁鄰近組織器官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胸壁較為多見,例如肺癌、乳癌或肋膜惡性腫瘤,常見可分成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及骨肉瘤等:
間皮瘤:
多與接觸石棉相關的環境有關,好發年齡在40~70歲間,男多於女,一般拆船工人很常見。症狀是咳嗽伴隨胸痛,因為腫瘤侵犯到肋膜,肋膜有神經分布,所以會感覺疼痛。如果發現胸壁有突出來的軟組織,且伴隨疼痛,建議最好盡快找胸腔內科診治。
 
多發性骨髓瘤:
好發於60~70歲,其中三分之二為男性。因為侵犯到骨髓,就像在骨頭打洞一樣,患者會感覺骨頭痠痛、疲倦、全身無力、貧血、腎功能下降,疼痛。目前骨髓瘤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一般治療可改善症狀,平均存活時間為3~4年。通常只要抽血就可得診斷出骨髓瘤是第一、二或三期。
 骨肉瘤:骨肉瘤好發青少年,通常發生在手、腳,但有時也會侵犯胸壁。這類患者放、化療效果差,只能手術切除。
當罹患罕見癌時,「只能說運氣不好,」蘇一峰說,因為目前罕見癌缺乏適當救治的藥物,沒有經費投入研發新藥,且傳統或標靶藥物效果有限。
面對癌症及早發現,或許還有切除痊癒的機會。蘇一峰提到,醫療人員往往是最不注重自己身體健康的那群人,「如果不是拖到時間,應該沒有那麼嚴重,」他說,同樣症狀發生在病人身上,醫生多半會替患者做全套的詳盡檢查,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常常把工作擺第一,而對於自身病況選擇「觀察就好」,這一輕忽,就延誤了黃金救命時間。
多一分警覺,少一點遺憾,醫療人員握有珍貴的救命專業能力,更應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持續造福人群。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